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海島的呼喚」系列19:〈湊熱鬧〉

1990年代初期張詠捷還在臺北平面媒體任職,對城市的社會文化有了較多的接觸與瞭解,此時常常反思澎湖的傳統究竟是什麼?發覺其實她並不暸解。於是每逢假期回到澎湖,便特意到鄉間參與廟會活動。 1993年的冬天張詠捷到故鄉山水(舊名豬母水)的鄰村雞母塢(今名五德)的威靈宮參加廟會。威靈宮的主祀神明保生大帝,為醫神。陪祀的還有真武大帝、哪吒三太子、文衡聖帝、溫府王爺等神祇。村裡將交付了威靈宮丁口錢的男丁分為五組,分別負責五尊主祀神明的誕辰祭品及祭祀活動。威靈宮下轄全村的東、西、南、北、中五營兵馬及七個附屬營頭,也在祭祀之列。 保生大帝誕辰祭典結束後,村裡的青少年扮演五營兵馬採著高蹺巡視轄區的五個營頭。按說參加巡營的兵將應該都是男丁扮演,然而兵將隊伍中一名身材較為嬌小的應該是個小女孩。由此看來居住在雞母塢的青少年已湊不足一支巡營隊伍了,由此可見人口外移的嚴重。高雄市澎湖人聚居的大港埔和鹽埕區沙地都有從澎湖分火來的威靈宮,這些地方或許也有雞母塢外移的人口。 澎湖(甚至全臺灣)傳統社會的運轉和當地的莊廟密不可分,除了祭祀活動之外,舉凡經濟、政治到文化活動無一不和神明信仰相關。如今由於資源的匱乏以及臺灣本島的吸引,人口正快速的流失。一個村的青少年都湊不足一支巡營隊伍,說明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張詠捷認為對追尋澎湖傳統文化的步伐必須也跟著提速。 陸傳傑–「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張詠捷
  • 日期
    年代: 1993~199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