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海島的呼喚」系列1:〈賣貝殼的小女孩〉

張詠捷(1963-),出生於澎湖馬公。1988年離開澎湖後,她開始在《人間》、《張老師月刊》等雜誌擔任攝影編輯工作。她的攝影系列作品《海島的呼喚》,拍攝年代涵蓋1985至1994年,這一系列作品以她的家鄉為題材,凝聚了她對澎湖的專注與執著,展現了這座海島的樸實和自然的人文風情。 傅遠政-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桶盤是馬公南面的一座小島,以列柱狀玄武岩景觀聞名,桶盤嶼也因那面壯碩的列柱狀玄武岩酷似匝桶而得名。1980-1990年代許多澎湖的觀光宣傳常以桶盤的列柱狀玄武岩景觀作為號召。 有觀光就有販售紀念品的小販。這個小女孩賣的是芋螺和寶貝,這兩種貝殼因為紋飾繁複和如瓷器釉面般的光亮外殼而深受遊客的喜愛,芋螺和寶貝即使在當時也已不多見了,而賣貝殼的小女孩在當時澎湖的觀光景點十分常見。那個年代張詠捷攝影生涯才剛剛起步,常陪同外地的攝影前輩在澎湖各地采風,這些賣貝殼小女孩自然也成為她攝影的主題之一。 女孩飛舞零亂的髪絲是因為颱風將至,狂風四起造成的。此時大部分的觀光客已搭船離去,未來幾天大概也不會再有觀光客登島,小女孩或許因此堅守攤位,想再多賣點貝殼。 1980年代出國觀光還未盛行,澎湖因為獨特的地理與人文風貌不但成為國內觀光的熱門景點,也是攝影界采風的重要據點。張詠捷的攝影啟蒙老師日籍人士蜂須賀秀夫大概是在1983年左右來到澎湖。張詠捷家因應觀光發展的需求,在馬公開設了兩家彩色快速沖印店。當時她發現到快速沖印的彩色照片有褪色的問題,因此開始嘗試黑白攝影。 在攝影生涯的初期,除了沙龍與寫實路線的探討之外,攝影主題的選擇對張詠捷而言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困擾。除了澎湖的特殊人文地理風貌是張詠捷永恆的主題外,她特別鍾情於以人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尤其是童年的種種。或許是想透過這類攝影作品,喚醒童年時代美好的回憶。 陸傳傑–「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張詠捷
  • 日期
    年代: 1986~198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