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席德進系列作品-4

這張照片紀錄了臺灣野台戲表演的一景。影像中一位樂師盤腿坐在木箱上,他的夾腳拖鞋擺放在箱子前,專注地彈奏著月琴。他跟戲班其他較為年長的成員一同坐在舞台的樂團演奏位置,身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樂器,但只有他播弄著樂器,也許他資歷較前輩,正趁著空檔努力地練習中,他的身後有兩名爬上檯子觀望的孩子。老前輩們淡定,青年樂師認真,孩子熱衷、覺得新奇,照片中面對傳統樂曲表演世代不同的態度,增添了照片敘事的趣味。 席德進1923年生於中國四川, 1940年代就讀重慶的國立藝專時,受到中國繪畫現代化運動的影響,雖然接受西方繪畫的教育,但也積極思考傳統水墨的現代意涵。1948年隨中華民國政府來到臺灣。 席德進早期的畫作受到野獸派與林風眠的影響最深,色調鮮明,而線條粗黑強勁。於1962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到美訪問,考察藝術與文化,後又遊歷歐洲,直到1966年才返回臺灣。回臺後,透過在近距離觀察歐美文化的所見所聞,畫風轉變,嘗試融合普普藝術、歐普藝術、硬邊抽象繪畫等現代主義風格。另一方面,也因為歐美的經驗,開始反思中國繪畫的精神,關注傳統文化與藝術,尤為重要的是席德進開啟了臺灣傳統建築的踏查,帶動了古蹟保存的意識。 在臺灣美術史的書寫中,席德進一向以畫作聞名,但他從1960年代便開始以攝影記錄臺灣。1975年當時年僅23歲的林柏樑跟隨著席德進走訪民間,以攝影紀錄臺灣的古蹟、寺廟與人文地景,後來林柏樑成為臺灣重要的攝影家之一,他是理解席德進藝術創作中,繪畫與攝影間連結的關鍵人物之一。我們也可以說,林柏樑與席德進的關係,見證了1970年代臺灣藝術跨媒介的發展趨向。 魏竹君-「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席德進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