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奇花異果,二個紅蘿蔔〉

在這張深紅色背景下的作品中,兩顆形態奇異的紅蘿蔔橫臥於畫面中央。一顆倒臥,另一顆微微挺立,表面滿布皺紋,長出的纖細根鬚彼此纏繞,如同從地底伸出的神經末梢。這不是日常熟悉的紅蘿蔔模樣,而更像是某種異形植物,半腐爛、半甦醒,彷彿在靜物的靜止中進行某種微妙的自我變形。 鍾順龍運用長時間曝光,使畫面產生極低限度的模糊與濃厚的光線沉積,這讓物件本身的質地浮現出介於清晰與消散之間的層次。攝影不再只是定格,而成為一種時間堆疊的行為,一種靜觀腐爛與生成的方式。他的鏡頭彷彿在耕作,不是種植作物,而是栽培另一種觀看方式——在緩慢中讓變化自然發生。 這兩顆紅蘿蔔並不符合商品市場對美的期待,它們形狀怪異、帶有缺陷,甚至處於腐敗邊緣。鍾順龍選擇將這些非標準的紅蘿蔔,進入鏡頭、進入影像的靜物舞台。這是他從農耕生活中挖掘出的另一種觀看倫理:不是物件夠漂亮才值得被觀看,而是任何生命的狀態,都可能轉化為美的起點,甚至成為影像的主體。 〈奇花異果,二個紅蘿蔔〉不是要再現果物本身,而是捕捉那些被日常與市場遺忘的變化過程。在這些被擺放、照顧、等待的紅蘿蔔身上,鍾順龍提出一種與腐敗跟時間共處的觀看方式,也讓靜物攝影重拾其最初的緩慢節奏與存在感——那是關於時間、勞動、變化與無人注視時的生命狀態。 沈柏逸–「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鍾順龍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