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行過幽谷》:〈貼滿美女海報的病舍與自畫像形成對比〉

藝術家周慶輝在經過一年的「新聞勞作」生活後,開始自覺尋找能使其發自內心的獨處及獨白的空間。他於拍攝樂生療養院12年後重新回顧《行過幽谷》系列,殘存的影像彷彿預言了樂生療養院注定消失的命運,只餘下黑白畫面敘述著病房內反覆且毫無盡頭的生死與無奈。後來的觀眾只能在檔案照片註記中,那些黯淡的人名以及空間圖像裡,感受著那些攝影當下留存的現實,和已消逝事物曾經存在的痕跡。周慶輝認為「外界的事物騷擾著相機的暗箱」,而他內心的暗箱則打擾著外界的事物,他並且為他為何攝影感到疑惑,他自敘:「我總是違逆現實環境又太多的妥協,自以為聰明用各種方法來換取攝影的自由度卻讓自己陷入泥沼。設定攝影計畫是因為讓自己的靈魂有一飄流的方向,我反覆告訴自己透過攝影能使心情平靜,但往往內在撕裂,掙扎衝突不斷,好像自我衝突是完成計劃的必要條件,當孤獨面對衝突時是將自己推進分裂的邊緣,我迷醉死亡、痛苦、消失的幻影,我想我會持續拍攝下去是因為我擔心我不會再拍了。」(編寫/林學敏,參考自藝術家提供之作品介紹。)出處:《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頁101。 在隔絕分離政策下,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來到樂生院的病患,一開始滿心期盼接受治療,期待痊癒後,能夠回鄉迎接其未來的人生,孰不知從踏進樂生院的那刻起,就注定一生的青春歲月將埋葬在此;加上外界懼怕被傳染對痲瘋病汙名化,使得病患終生被誤解、歧視與排擠,難以重新回歸社會。這張〈貼滿美女海報的病舍與自畫像形成對比〉的主角是在年輕時進入樂生院,他和其他所有樂生人一樣,經歷過發病、期盼、抵抗、無奈、孤單、被歧視的命運。因長時間居住在各自的矮房裡,院民擁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可以張羅自己住所的擺設,他們往往因行動不便將物品放在伸手可及之處,方便拿取使用。畫面中的主角雙目緊閉,坐在屋內餐桌一角,十指的關節已變形,餐桌上有茶壺、電鍋、醬料罐與打開的手提便當盒等用品,顯示他剛用完餐點,還沒整理就願意讓周慶輝如實記錄日常的一景。主角身後除了擱置在地的水盆、垃圾桶外,還有冰箱、電視機、熱水瓶與另一支茶壺等物品,這些物件都隨手可取。畫面最顯目的是張貼在牆壁上數十張清涼美女海報,各式各樣性感美女的海報幾乎占滿牆面,牆上還掛著一面時鐘與一幅自畫像。這幀畫像通常是為即將作古的人所繪的遺像,透露主角早已隨時準備接受死神的引領,在天生本能(libido)之慾力與從容赴死之間,看似對比,而他都泰然處之。 姜麗華-「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周慶輝
  • 日期
    年代: 1991~199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