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行過幽谷》:〈手指因潰爛割除,但仍然捧著塑膠盆,在牌桌上廝殺到底〉

藝術家周慶輝在經過一年的「新聞勞作」生活後,開始自覺尋找能使其發自內心的獨處及獨白的空間。他於拍攝樂生療養院12年後重新回顧《行過幽谷》系列,殘存的影像彷彿預言了樂生療養院注定消失的命運,只餘下黑白畫面敘述著病房內反覆且毫無盡頭的生死與無奈。後來的觀眾只能在檔案照片註記中,那些黯淡的人名以及空間圖像裡,感受著那些攝影當下留存的現實,和已消逝事物曾經存在的痕跡。周慶輝認為「外界的事物騷擾著相機的暗箱」,而他內心的暗箱則打擾著外界的事物,他並且為他為何攝影感到疑惑,他自敘:「我總是違逆現實環境又太多的妥協,自以為聰明用各種方法來換取攝影的自由度卻讓自己陷入泥沼。設定攝影計畫是因為讓自己的靈魂有一飄流的方向,我反覆告訴自己透過攝影能使心情平靜,但往往內在撕裂,掙扎衝突不斷,好像自我衝突是完成計劃的必要條件,當孤獨面對衝突時是將自己推進分裂的邊緣,我迷醉死亡、痛苦、消失的幻影,我想我會持續拍攝下去是因為我擔心我不會再拍了。」(編寫/林學敏,參考自藝術家提供之作品介紹。)出處:《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頁101。 癩病,又稱痲瘋或麻風病,由癩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leprae)影響所致的傳染性疾病,主要侵犯人體的神經和皮膚,被侵犯的神經會失去知覺、運動無力以及神經痛等症狀,係由挪威籍醫師漢生(G. H. Armauer. Hansen, 1841-1912或譯韓森)於1873年發現。當時在全世界尚缺有效的預防疫苗,往往採強行隔離療法以圍堵傳染途徑,直到1950年代後,各國才放寬隔離政策,對於癩病患者給予人道關懷的呼聲隨之而來,而臺灣遲至2000年初才被學界重視。周慶輝早於1990年起關注這群被遺忘的矜寡孤獨者,他為了與被隔離的患者拉近距離,選擇與他們為鄰,透過串門子閒聊與他們共同經歷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久而久之消泯彼此之間的陌生感,更能自然而然地融入他們生活中的各種情事,即時捕捉正在發生的當刻。 這張〈手指因潰爛割除,但仍然捧著塑膠盆,在牌桌上廝殺到底〉,畫面中至少有五個人圍著牌桌,在光天化日下一起打四色牌解悶。由於感染麻風桿菌的患者,部分指節可能會脫落、彎曲、變形甚至被截肢,或者手足萎縮導致無法自如地行走與活動,過著宛如佩帶著無形的腳鐐手銬桎梏的人生。然此畫面左前方這位病友的部分手指(右手的中指、無名指與小指),雖已經被麻風桿菌侵蝕蜷曲,他仍靠僅剩的拇指與食指勾捧著放置賭牌的盆子,與常人一般毫不遜色地伸出左手出牌。 姜麗華-「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周慶輝
  • 日期
    年代: 200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