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行過幽谷》:〈午餐〉

藝術家周慶輝在經過一年的「新聞勞作」生活後,開始自覺尋找能使其發自內心的獨處及獨白的空間。他於拍攝樂生療養院12年後重新回顧《行過幽谷》系列,殘存的影像彷彿預言了樂生療養院注定消失的命運,只餘下黑白畫面敘述著病房內反覆且毫無盡頭的生死與無奈。後來的觀眾只能在檔案照片註記中,那些黯淡的人名以及空間圖像裡,感受著那些攝影當下留存的現實,和已消逝事物曾經存在的痕跡。周慶輝認為「外界的事物騷擾著相機的暗箱」,而他內心的暗箱則打擾著外界的事物,他並且為他為何攝影感到疑惑,他自敘:「我總是違逆現實環境又太多的妥協,自以為聰明用各種方法來換取攝影的自由度卻讓自己陷入泥沼。設定攝影計畫是因為讓自己的靈魂有一飄流的方向,我反覆告訴自己透過攝影能使心情平靜,但往往內在撕裂,掙扎衝突不斷,好像自我衝突是完成計劃的必要條件,當孤獨面對衝突時是將自己推進分裂的邊緣,我迷醉死亡、痛苦、消失的幻影,我想我會持續拍攝下去是因為我擔心我不會再拍了。」(編寫/林學敏,參考自藝術家提供之作品介紹。)出處:《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頁101。 當初日本政府挑選新莊「頂坡角」丹鳳山向陽面的山坡地建蓋樂生院,係因該地區乾燥溫暖,是絕佳的療養之地,且考量痲瘋病患即使接受治癒,但該病菌具有傳染性,雖僅是低度傳染性,卻被冠上汙名後,就算病情控制得宜,也難以被一般社會大眾接受。因此,規劃病患所居住的空間,並非如同一般醫院提供給內、外科疾病臨時性居住的「病房」,而是配置約十人集住的獨棟宅院,院區周圍枝葉扶疏綠意盎然。美其名是提供病患得以永久居住的「家屋」,其實是實行絕對隔離以杜絕病菌傳染,讓外界誤以為痲瘋病症已絕跡。院內原本配置有「公炊」,是給院友們聚集的飯廳,但由於許多院友漸漸改在自己居住的屋舍中炊煮後,公炊便停止使用。 這張〈午餐〉拍攝地點是一間兩人合住的房間,拍攝時間點是兩位院友也是室友,正享用自己烹煮的午餐,桌上有熱騰騰還在冒煙的湯麵和各種菜餚,與一盆賞心悅目的植栽。兩人分坐在畫面中央超大餐桌的兩邊,其身後各有一張架高的床鋪,畫面的底端可見冰箱、櫥櫃、瓶瓶罐罐、水桶、洗菜藍和桌罩等物品,以及數件高掛垂吊的貼心衣物,和不知名的食材等物,可能是靠窗掛著有風可以吹乾或保持乾燥。周慶輝雖然是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卻忠實地記錄樂生人早已將此當作永久居住的家屋,習得自炊自給料理三餐,亦習慣樣樣自理的王老五生活型態。 姜麗華-「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周慶輝
  • 日期
    年代: 1991~199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