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行過幽谷》:〈生命進入倒數計時,何新清抽著煙茫然的眼神瞪著天花板,等待死神的來臨〉

藝術家周慶輝在經過一年的「新聞勞作」生活後,開始自覺尋找能使其發自內心的獨處及獨白的空間。他於拍攝樂生療養院12年後重新回顧《行過幽谷》系列,殘存的影像彷彿預言了樂生療養院注定消失的命運,只餘下黑白畫面敘述著病房內反覆且毫無盡頭的生死與無奈。後來的觀眾只能在檔案照片註記中,那些黯淡的人名以及空間圖像裡,感受著那些攝影當下留存的現實,和已消逝事物曾經存在的痕跡。周慶輝認為「外界的事物騷擾著相機的暗箱」,而他內心的暗箱則打擾著外界的事物,他並且為他為何攝影感到疑惑,他自敘:「我總是違逆現實環境又太多的妥協,自以為聰明用各種方法來換取攝影的自由度卻讓自己陷入泥沼。設定攝影計畫是因為讓自己的靈魂有一飄流的方向,我反覆告訴自己透過攝影能使心情平靜,但往往內在撕裂,掙扎衝突不斷,好像自我衝突是完成計劃的必要條件,當孤獨面對衝突時是將自己推進分裂的邊緣,我迷醉死亡、痛苦、消失的幻影,我想我會持續拍攝下去是因為我擔心我不會再拍了。」(編寫/林學敏,參考自藝術家提供之作品介紹。)出處:《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頁101。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認為人生在世,個人生命宛如曇花一現短暫,一旦出生,其生命時鐘就開始倒轉並朝向死亡,唯有認清誰都免不了生命的終結,在預知死亡時,才能有不可動搖的喜悅。如此這般的領悟,人類才能完全了解生命,充滿勞績地創造且豐富我們的世界,人們才能詩意般地居住。這張〈生命進入倒數計時,何新清抽著煙茫然的眼神瞪著天花板,等待死神的來臨〉,傳達主角儼然享有不可動搖的喜悅,與世人告別的他,抽著生平最後一根香菸,睜大雙眼看著渺渺輕煙向上飄搖,是如此具有詩意地等待死神的降臨。 這張又名〈在病床上等待死神的來臨〉周慶輝以特寫鏡頭拍攝主角何新清躺在病床的上沿,對角線的構圖彰顯不穩定的空間感,半截的上半身凸顯臉部的神情。他是最早和周慶輝交談的重病患者,個性健談,尤其喜歡談論政治。被迫隔離居住在樂生療養院大半輩子,與家人早已斷了聯繫曾以養博美狗為副業維生,但因急需要錢以支付洗腎龐大的開支,只好將唯一的財產(狗)變賣短暫紓困。在面臨生命的盡頭,唯一的選擇就是等死。他做到了海德格勸人要正面迎擊死亡,只有無懼死亡,才能誠實地活著,明白生命真正的意義。無論是「在世」或是「離世」,他皆以充滿詩意的方式居住在此大地。 姜麗華-「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周慶輝
  • 日期
    年代: 199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