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行過幽谷》:〈手術〉1

藝術家周慶輝在經過一年的「新聞勞作」生活後,開始自覺尋找能使其發自內心的獨處及獨白的空間。他於拍攝樂生療養院12年後重新回顧《行過幽谷》系列,殘存的影像彷彿預言了樂生療養院注定消失的命運,只餘下黑白畫面敘述著病房內反覆且毫無盡頭的生死與無奈。後來的觀眾只能在檔案照片註記中,那些黯淡的人名以及空間圖像裡,感受著那些攝影當下留存的現實,和已消逝事物曾經存在的痕跡。周慶輝認為「外界的事物騷擾著相機的暗箱」,而他內心的暗箱則打擾著外界的事物,他並且為他為何攝影感到疑惑,他自敘:「我總是違逆現實環境又太多的妥協,自以為聰明用各種方法來換取攝影的自由度卻讓自己陷入泥沼。設定攝影計畫是因為讓自己的靈魂有一飄流的方向,我反覆告訴自己透過攝影能使心情平靜,但往往內在撕裂,掙扎衝突不斷,好像自我衝突是完成計劃的必要條件,當孤獨面對衝突時是將自己推進分裂的邊緣,我迷醉死亡、痛苦、消失的幻影,我想我會持續拍攝下去是因為我擔心我不會再拍了。」(編寫/林學敏,參考自藝術家提供之作品介紹。)出處:《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頁101。 古早對疾病的思考,大多把疾病當作上蒼降罪的工具,現代對疾病的看法,設定是患者的品性致使患病,對流行病的描述,「則側重於疾病對人格的毀滅性影響。」(引自桑塔格)臺灣將漢生氏症(Hansen's Disease)俗稱為痲瘋病,《聖經》〈利未記13:3〉記載要查看並定痲瘋患者為不潔淨之人,患者除了要高喊自身不潔淨了,甚至〈利未記13:46〉又說:「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這是一種汙名化的過程。雖然這種疾病的桿菌會侵害神經,讓人身體知覺感到麻麻的,但與精神疾病所指的瘋,是沒有直接關係;該疾病的英文字詞「Leprosy」,帶有腐敗的意思,古中國舊稱「癘疾」惡瘡,臺灣則稱「苔疙」(thái-ko,或癩疙)骯髒的意含,這些種種的汙名都是因為對疾病的無知,造成樂生人須承受肉體上的折磨與精神上的二度傷害。 這張〈手術〉1,又名〈在樂生病房有的病人眼盲、耳聾、雙手像枯枝般,手指全無,從大腿以下雙腳截肢,躺在床上像一個蠶蛹〉或〈鋸腿〉,影像呈現樂生人最極度的傷痛,畫面對焦在前景吊掛那隻即將被截肢的右腿,乾瘦如柴,手執手術刀的外科醫師正將進行切割手術。周慶輝深知目睹這般情景是需要勇氣,然而他更想藉由影像提醒社會大眾,染上這種疾病雖然無藥可完全痊癒,最終有可能失去雙手、雙腳、雙眼成了殘障人士,但是被迫隔離的樂生人,不是不潔骯髒之人,不需要接受道德人格的標籤,因為染病無罪。 姜麗華-「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周慶輝
  • 日期
    年代: 199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