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行過幽谷》系列:〈天使〉

藝術家周慶輝在經過一年的「新聞勞作」生活後,開始自覺尋找能使其發自內心的獨處及獨白的空間。他於拍攝樂生療養院12年後重新回顧《行過幽谷》系列,殘存的影像彷彿預言了樂生療養院注定消失的命運,只餘下黑白畫面敘述著病房內反覆且毫無盡頭的生死與無奈。後來的觀眾只能在檔案照片註記中,那些黯淡的人名以及空間圖像裡,感受著那些攝影當下留存的現實,和已消逝事物曾經存在的痕跡。周慶輝認為「外界的事物騷擾著相機的暗箱」,而他內心的暗箱則打擾著外界的事物,他並且為他為何攝影感到疑惑,他自敘:「我總是違逆現實環境又太多的妥協,自以為聰明用各種方法來換取攝影的自由度卻讓自己陷入泥沼。設定攝影計畫是因為讓自己的靈魂有一飄流的方向,我反覆告訴自己透過攝影能使心情平靜,但往往內在撕裂,掙扎衝突不斷,好像自我衝突是完成計劃的必要條件,當孤獨面對衝突時是將自己推進分裂的邊緣,我迷醉死亡、痛苦、消失的幻影,我想我會持續拍攝下去是因為我擔心我不會再拍了。」(編寫/林學敏,參考自藝術家提供之作品介紹。)出處:《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頁101。 原命名為《停格的歲月:痲瘋村紀事》系列攝影作品,1990年至93年周慶輝當初起心動念的拍攝計畫,企圖傳達「真正的恐怖不是痲瘋本身,而是人們對疾病的想像」(引自周慶輝)。癩病俗稱痲瘋病,學名漢生(或韓森)氏症(Hansen's Disease),係由痲瘋(或麻風)分枝桿菌傳染的疾病,罹患後會影響皮膚及破壞手腳等處的末梢神經,甚至導致眼睛和鼻子出現問題。這系列影像除記錄性的場景之外,拍攝者與被攝者之間彷彿培養出默契,經由現場的抓拍紀實,巧妙地告知外界的社會大眾,「痲瘋病人面對死亡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最大的心靈傷害卻是外界對他們的不解」(引自周慶輝);對於被隔離的樂生人而言,任何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皆是日常,他們僅能以平等心視之。 這張〈天使〉是於1993年攝於樂生療養院病患房間內,經過三年多長期的蹲點,周慶輝已取得認可,得以進入屋舍近距離拍攝樂生病友的一舉一動。這位被折翼的年長天使,他晨起雙腳屈膝跪向窗外,後方捲收起來的蚊帳,仿如張開卻無法飛翔的雙翼翅膀。這畫面象徵無法回到天堂的折翼天使加百利,仍堅持激勵無數的世人學習關愛他人。經過約莫13年後,2004年周慶輝將此系列影像出版攝影集,取名《行過幽谷》(Out of the Shadows),書名取自《聖經》〈詩篇23:4〉:「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透過這系列影像寓意神的教誨,在有杖有竿依靠的信念與撫慰之中,陪伴病友行過幽暗之谷,走出內心陰影,不懼怕面對死亡威脅的陰霾。 姜麗華-「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周慶輝
  • 日期
    年代: 199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