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同攝影同好會初期作品回顧選作1

這幅攝影作品以黑白色調呈現,畫面中幾輛車輛在夜晚的馬路上行駛。作者李悌欽巧妙地運用了光影的對比,將車燈與馬路清晰區隔,突顯了夜色中車流背後的生活節奏與城市孤獨感。 畫面前方的車輛開始逐漸向後延伸,帶出了其他五輛車。視覺上,透過C字形的構圖,線條延伸至畫面盡頭,帶領觀者的視線深入其中,營造出強烈的深度感。下過雨的地面上的反射車燈的倒影,增添了畫面的層次,使整體更顯豐富。 夜間行駛的車輛,傳遞出一種隱約的孤獨。黑白色調的運用去除了色彩的干擾,讓觀者的目光更加專注於情感的表達。這份孤獨,或許正是現代都市人在壓力與人際疏離中的真實寫照。 這幅作品以黑白調捕捉都市夜行的節奏,在無聲中勾勒出現代文明的孤寂與加速。幾輛汽車燈火明滅,沿著曲線延展的馬路駛入畫面深處。車燈劃出尖銳光線,反射在濕潤路面上,形成連續而強烈的幾何構圖,使觀者視線被引導進時間的深層、空間的邊界。這不是一張描繪車流的紀實影像,而是一種關於都市異化的感知經驗。 畫面中前後錯落的車輛彷彿正在經歷一場無目的的行駛,彼此並未相遇,卻又共享同一條黯淡而孤單的軌道,像是我們在現代社會中互不干擾卻難以停下的生活路線。這種處理與匈牙利裔攝影師布拉塞(Brassaï, 1899-1984)或科特茲(André Kertész, 1894-1985)在巴黎夜色中對街景孤影的凝視不謀而合。特別是科特茲在1930年代以斜角取景與車燈殘光呈現的作品〈Avenue de l’Observatoire〉,同樣透過都市光影與空間節奏,召喚出深邃的內在孤獨與存在感。 作品不求明亮清晰,反而讓粗粒子與黑底像夜的紋理,刻劃出一種逼近靈魂的抽象情境。與其說這是一張攝影,不如說是作者在低語:我們正在奔向什麼?而我們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這不只是交通的切片,而是一種生活的提問,一段在黑夜中延展的哲學。 鄧博仁–「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李悌欽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