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婚紗假人模特兒前一人坐著編竹籃,日本

在這張攝影作品中,李悌欽透過一個視覺對比強烈的場景,巧妙揭示了當代城市中文化與階級交錯所引發的反差場景。 畫面前景中,一位穿著紅色短袖上衣的男性正專注地進行竹編工藝,他的雙手靈活地交錯著細長的竹條,神情平和,顯示出對手中技藝的專注與熟稔。地上擺放著完成與未完成的竹編器物,也點出了這是一份不斷重複、手工建構的日常。 而背景則是另一個世界:一整排穿著婚紗與燕尾服的人形模特兒,站在展示櫥窗中,以精緻卻呆滯的姿態注視前方。這些模特兒的白皮膚、金髮、歐美式樣貌與造型,顯然來自一個與竹編職人截然不同的文化語境,它們象徵著西方理想、美學消費與都市夢幻的建構。在構圖上,模特兒從上而下的居高臨下感與玻璃反光,進一步強化了他們作為一種「被觀看的象徵物」的超然存在。 這種強烈對比的視覺安排,不只是審美層次的衝突,更揭示了階級與價值觀的分歧。一邊是象徵著耐心、手工、在地與生活根基的傳統勞動者;另一邊則是象徵時尚、儀式、消費與現代虛構美學的產物。這並不是一張批判性的畫面,而是李悌欽以一種冷靜、誠懇的方式,將兩種並存於城市中的現實攤開來看。 畫面中還藏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細節,例如人物坐在簡易鐵椅上、雙腳交疊的姿態,對應後方模特兒的昂首挺胸與僵直站姿,構成了「柔軟與僵硬」、「真人與假人」的身體對話。左下角散落的彩色塑膠材料,則像是傳統與現代工業的材料混雜,也許暗示著職人為了應對當代市場所作的妥協或實驗。 這幅作品並不誇飾也不說教,而是以節制、清醒的目光,揭示城市裡兩種不同生命處境的交錯,一位工藝者低頭專注地工作,在一排洋裝模特兒的注視下,彷彿與那些外在的光鮮虛華無關,卻又不可避免地共存於同一個場域。李悌欽讓我們看見,城市的風景從來不是單一畫面,而是充滿對比、層疊與真實交織的現場。 鄧博仁–「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李悌欽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