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頂好永和世界豆漿大,男子坐於白鐵椅

這張攝於「頂好永和世界豆漿大王」門前的照片,看似日常,卻處處蘊藏著節奏與視覺語言。畫面中,一名穿著棕色皮衣、牛仔褲的年輕男子坐在西式裝飾線條鐵椅上,頭低垂、雙手交握凝視,整個人沉浸在某種沉思或片刻的靜默中。他的姿態近乎閉鎖,讓人感受到一種短暫抽離於城市喧囂的孤獨感。這份靜謐不突兀,反而與背景中的熱鬧形成一種別樣的對照。 背景是一間豆漿店的玻璃門面。招牌上「頂好永和世界豆漿大王」的紅字,在老式直式書寫的排列下,成為畫面中明顯的視覺焦點,也顯示出那個年代豆漿店混合本土與現代感的經營方式。玻璃後方,一張張帶著格紋桌巾的西式餐桌清晰可見,幾名用餐中的顧客正巧也構成了另一層情節,有對話、有沉思、有交錯的視線。反射與透視交疊在玻璃表面,使這些人既是場景的一部分,又似乎身處另一個空間。 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悌欽對構圖的處理。整張畫面並未保持完全水平,而是因為主體男性略微向左的傾坐,使得整體鏡頭也產生了一種微微向左傾斜的水平線。這種不穩定性帶來了兩種感受:一是貼近真實人眼視角的不完美感,二是暗示主角心理狀態的搖晃與不確定。這種傾斜不是錯誤,而是一種情緒語言的攝影語法。 皮衣、鐵椅、牛仔褲,這些原本象徵現代、青春與異國感的視覺元素,在這個街頭豆漿店門前,與那種在地生活的語境碰撞出一種頗有張力的美感。年輕男子沉思的神情與背景中的用餐者形成一種無聲對話,也讓觀者不禁猜想:他在等待誰?他是否剛與誰對話完?或只是自己獨自偷得片刻安靜? 整體來看,這張攝影作品不僅捕捉了一個街頭瞬間,更用細膩的視覺語言,編織出關於城市、人群與個體內在的交會與距離。在李悌欽的鏡頭下,即使是如此尋常的一幕,也能顯現屬於那個年代的情感脈動與生活風景。 鄧博仁–「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李悌欽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