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攝於橫濱港邊的照片,生動捕捉了1980年代日本搖滾次文化「Yokohama Rockabilly」的街頭風貌。一對身穿紅襯衫、皮褲與亮皮鞋的年輕男子正於戶外跳起雙人舞,彷彿對峙般的舞姿中充滿張力與節奏感。他們腳下踩著光亮的黑皮鞋,腳踝間露出鮮紅色的襪子,配色鮮明卻不俗艷,與身後遠方淡灰色調的工業港口構成強烈的對比。 觀眾群以男性為多,穿著偏向學院風與勞動服,圍坐在兩人周圍,或興奮地觀賞、或若有所思。後方一名穿著全白洋裝的女性,恰好被攝影構圖擺置在兩舞者之間,為畫面添上一抹異質的柔美,也象徵當時這種原汁原味的美式搖滾風在日本社會中激盪出的文化撞擊與吸收。 在那個尚未全面數位化、攝影仍帶有某種「捕捉真實」使命感的年代,這樣的場景無需舞臺、燈光或演出牌,只需一群熱血青年、一塊開放空地、一臺收音機播放著貓王艾維斯•普里萊斯(Elvis Presley,1935-1977)或查克•貝瑞(Chuck Berry,1926-2017)的音樂,便能自發展開一場街頭表演。照片左下角甚至還可見一位女攝影愛好者半跪地按快門,她的拍攝行動與畫面本身再次交織出一層觀看與被觀看的趣味關係。 背景港口工業設施、管線與儲油罐若隱若現,提醒著我們這片地景並非無人之境,而是日本戰後經濟起飛的重要支撐之一。或許正是在這樣高壓工業化、都市化的社會中,才會孕育出鄉村搖滾(Rockabilly)這類以反叛、懷舊、自我風格為核心的青年文化。 李悌欽在此張作品中展現的不只是對人物與動態的掌握,更是一種跨文化、跨世代的觀察:這群年輕人的「美國夢」早已不再屬於大西洋彼岸的某座城市,而是在東亞島國港口邊的陽光下,以皮鞋踏出的每一次節奏裡,具象、當地且真誠地存在著。 鄧博仁–「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