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龍舟

中華文化的端午節裡,除了艾草、粽子外,便是划龍舟競賽。這是考驗團隊默契、智慧與耐力的水上運動競賽,台灣的龍舟競賽據傳來自閩、粵兩省,當時的龍舟並無龍頭、龍尾的造型。且大多以往返大陸、台灣兩地載貨用的舢舨或三板船進行競渡,此類船種底部平、行駛便利、速度快捷,適合拿來進行需要靈活與速度的競賽。直到民國60年代以後,才陸續有人在船舟上裝上龍首、刻上龍尾,使整艘船如同一條龍遨遊於水面一般。目前台灣比賽用的龍舟,通常都以樟木或杉木製成。船首的龍頭,要另外雕刻,刻好時會先供奉在當地的龍山寺或水仙尊王等廟中,比賽時再拿出來固定在船頭上;船尾的龍尾,一般都是直接在船尾上雕刻、裝飾而成。 鄧博仁 -「111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李悌欽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