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跨技藝》系列:〈日月潭大公主及三公主〉

日月潭湖面清澈倒影迷人,木舟是由巨大樟木所挖鑿出來,木舟上兩位天生麗質的原住民少女笑容可掬。這幅作品名為〈日月潭大公主及三公主〉。 日月潭公主身後背景是用來捕魚的四角吊網,這種竹筏網魚方法是早期漢人帶進日月潭的捕魚方法,後來當地邵族人也使用此種漁法捕魚。在竹筏前面裝設大網,要捕魚時,漁民將漁網放入水中,等候一些時間待魚聚集後,再將網拉起。 相傳陳耿彬由於精通日語及熟悉當地文化背景,故與日月潭邵族叱吒風雲,帶動原民觀光文化的毛家關係甚好,毛家大公主也對陳耿彬尊敬有加。在當時,精通日文的邵族毛信孝先生看準商機,憑藉一己之力創辦歌舞團,穿著傳統服飾和遊客照相賺取收費,帶動整個日月潭的觀光文化。傳說蔣介石在日月潭見到表演歌舞的毛信孝,高興之餘順口稱呼為「毛王爺」,此後成了毛信孝的代稱而聲名大噪,其女兒也因此被稱為「毛公主」,甚至還曾參與臺灣早期知名環島臺語黑白電影《王哥柳哥遊臺灣》的演出。 這張照片裡,將日月潭許多文化一併納入其中,有樟樹雕鑿的木舟、傳統的邵族服飾、獨有的四角捕魚網,以及倒影清晰的日月潭本身。然而,壓平畫面來看,頂部的漁網彷彿成為了公主們的竹籠,也許意味著當時的日月潭在追求發展與觀光的同時,也面臨各種困境與挑戰。 鄧博仁-「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