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跨技藝》系列:〈名伶小艷秋〉

照片主角是紅極於臺灣1950至1960年代,橫跨臺語本土新劇(相對「舊劇」如歌仔戲等傳統戲劇)與臺語片的雙棲女星小艷秋(1933-)。小艷秋頭頂1950年代流行的優雅感圓蓬髮型與小帽,上身穿條紋短袖衣,下身著合腰蓬裙,頸項佩戴一串珍珠項鍊,右手搭配一條銀色手環。妝容上則有時髦的假睫毛、大紅口紅。她以貴妃式側靠在石柱,眼神望向遠方並露齒微笑,與背景的藍天白雲巧妙相輝映。1950年代,臺灣新劇蓬勃發展,與歌仔戲同時發展,為當時民間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陳耿彬當時因設有「興台製版」印刷廠而接觸到前來印製海報的新劇團,便有機會邀請小艷秋到郊外外拍,記錄下「臺語片第一女主角」小艷秋20歲左右,最美麗時尚的倩影。 〈名伶小艷秋〉一作,有別於室內的沙龍攝影,利用戶外自然光創造出明暗對比鮮明的人物像。陳耿彬採仰角拍攝,勾勒出小艷秋精緻的面容與玲瓏有致的體態,構圖上以背景的石柱與天空的僅以極小篇幅點綴,以凸顯前景的女主角小艷秋。1950-1960年代臺灣攝影家共同的特色在呈現生活愉悅的一面,在陳耿彬的照片中雖可見畫意的氣氛營造手法,卻沒有刻意朦朧美的造作,透顯出攝影者是以欣賞的角度,捕捉生活中稍縱即逝的永恆。 林姵菁-「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