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跨技藝》系列:〈鏡中的我〉

1962年陳耿彬正努力在新落成、建地600坪的新廠房中,為將凸版印刷改為平版印刷的轉型花費很多資金。根據他兒子陳政雄所言:「有一天我爸問我要花兩萬多元,買一部哈蘇Hasselblad瑞典相機好嗎?我當兒子的認為老父很辛苦創業,貢獻在印刷事業的發展,另外在專業之外,攝影保留美好風景人物是他最大的興趣,使用多年120(6X6cm)相機是固定鏡頭,所以很想擁有120可換鏡頭專業相機,當時我就一口贊成,因為我也是領薪水,一個月250元,等於100個月薪水。」 陳耿彬從此有了高解析度,單眼反光世界最好的中型相機,因為其靈活性而愛不釋手,在人生最後四年留下不少黑白及彩色佳作。就在添購相機不久,到公司對面理髮廳理髮,便拿起新相機,自己對好焦,抬頭面對鏡子,留下古早味理髮廳、理髮師吹風梳理頭髮、L型鏡框及鏡內海報,和理髮師的側影所構成的精準畫面。成品不但清晰明瞭,也透過兩面鏡子互相映射與外面射入的自然光,大幅提昇了整體的空間感,讓資訊量不少的畫面多了許多呼吸的空間。雖然是新型的相機,在當時快門也只有十五分之一秒慢速,所以要完美達成這樣的結果,是需要十分精準的捕捉時機,以及穩如磐石的手持功夫才有機會辦到的。 鄧博仁-「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