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跨技藝》系列:〈台中公園〉

臺中公園自1903年(明治36年)10月28日創立以來,一直是臺中市重要的地標,其週邊為臺中早期發展地區之一,公園內的大土丘為臺中古名「大墩」的發源地,而日月湖也是綠川流經形成的天然水塘。公園內設湖心亭、望月亭、更樓等歷史建築。 畫面中央的湖心亭有「百年地標」美譽,也是臺中市政府的「府徽」,見證臺灣走過日治時代的現代化過程,當時興建此亭的原因並非給民眾遊憩,而是供皇族休息的「御休憩所」,原為臨時建築,卻因造型優美而留存。湖心亭是由兩個旋轉45度角的正方型亭子,中央以長方型通廊連接所組成,屬於雙併式頂涼亭。白色混凝土斜角扶壁柱、木造樑柱及窗扇,以及簡單又生動的弧線揚起屋頂,四座通風窗扇,造型像是半閤眼的鱷魚眼睛,稱為「鱷魚眼窗」,有別於西洋建築的「牛眼窗」,兼具保持通風、去濕及自然採光等功能,是臺灣早期「擬洋風建築」概念下的著名建築,可謂融合了日式典雅及西式穩建。 陳耿彬居市府路,距臺中公園只有500公尺之遙,好天氣時隨時可拍得佳作。在一個午後時分,他邀請家人前往公園划船,利用湖心亭在水面上波動的倒影以及其特殊的尖頂,讓畫面增添了不少趣味。先是右側亭子的屋頂尖端處,與畫面上方的樹叢末梢,像是要通電一般地將線條連接在一起,中間則是用兩座涼亭屋頂彼此的弧緣,承接住中間那片立體的白雲。如此將三個距離不同的景色透過鏡頭重組並且賦予互動關係,也是攝影家在公園能獲得樂趣的一種來源。 鄧博仁-「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