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跨技藝》系列:〈山胞出獵〉

〈山胞出獵〉是在廬山溫泉附近的吊橋所拍攝,這個吊橋屬於未使用鋼纜的年代,而是使用鐵絲綁線做為吊橋的連接方式。 透過V字型透視,空間的遠近一下就被打開,隱隱約約還能在模糊的背景看到吊橋的另一端,家的方向。畫面中,共有三人一狗,兩位泰雅族擁有紋面的老獵人分別穿著一深一淺的衣服,一站一蹲,蹲坐在前的原住民獵人身上所穿的傳統服飾是完全手工織布的產物,前面是寬鬆的後面則沒有褲管,右手所杵著的刀也是屬於原住民文化的獵刀,後面站立的原住民獵人除了帶著一把獵刀外,手上還持著一把前膛槍,可能是為獵捕山豬或者其他野味所用。 基於某些原因,也許是無人照顧無法寄託家中,也許是想要讓未來的獵人提前見世面,獵人背著小孩一同出門捕獵,腳邊的獵犬也是原住民同胞在進行捕獵行動中,不論是前期循著氣味偵查,還是後期協助封鎖獵物逃跑路線,都是最可仰賴的獵友。 這幅作品除了構圖的掌握之外,還有一處讓故事昇華的關鍵,那便是眼神的方向與眉宇之間的細微表情。最初可先看到兩位獵人長輩正望向鏡頭右後方遠處,黑衣獵人神色較輕鬆,看淡一切,蹲坐著的白衣獵人,神色則較為凝重,若有所思,黑衣獵人背上的小男孩眉頭微皺表情困惑,不太清楚兩位大人在看著什麼,也不知道他們為何盯著那個方向,獵犬則是完全跟隨自己心之所向,不去理會獵人們所關注的方向,自然地放鬆。 這樣不同思緒交織而成的,是原住民同胞世代交替的縮影,是獵人的故事與靈魂的傳承。 鄧博仁-「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