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跨技藝》系列:〈潭畔汲水〉

天空明亮雲彩散布、遠處山影氤氳繚繞,中景湖上白霧輕拂,近景則是由「汲水」這一日常活動,觸動了整幅畫面。古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與這幅作品都擁有著藉由微小的瞬間啟動,活化了整片美景的異曲同工之美。 當拍攝人物運用背光呈現俐落剪影時,由於人物表面的細節會全部被陰影吃掉,這時被攝對象平行於鏡頭的肢體語言與外在輪廓就更加重要,這幅作品中正在汲水的婦人就是非常經典的例子。由於早晨溫度尚低,湖面一層厚霧阻隔了山與水的交集,而無心顧及這些,只想儘速把工作順利完成的汲水婦女,沒注意到當她彎腰的一剎那,扁擔一端接著群山,一端接著湖面,悄然又重新開啟山與水的對話管道。 早期的碼頭構成便是如此,底下為漂浮的竹桶,上頭蓋著木板,這樣的配置就當時來說已經是很好的等級。水桶大概可以裝三十公升的水,當她要將水提拉上來的一瞬間,腳下的碼頭就會傾斜許多,即使如此,陳耿彬在這幅〈潭畔汲水〉的畫面裡,還是透過左側留空較多、將被攝者的位子調至中間偏右,甚至捕捉到肩上扁擔傾斜角度與遠處山景、近處湖景連接起來的片刻,這種近乎直覺的微調,也只有像陳耿彬這樣經驗豐富的攝影家才有機會辦到。 鄧博仁-「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