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跨技藝》系列:〈山胞捕魚〉

「湍涼似箭洩,疾鯉龍門躍。陷阱離水張,生命嘆悲歌。」——《陳耿彬先生攝影作品集》 拍攝〈山胞捕魚〉的地點是在霧社再進去廬山溫泉的旁邊,而此處的小魚有一種習性,便是逆水而上,然而在水流較湍急的區域,光是奮力擺尾是不夠讓自己能夠繼續前行的,因此每到此處,這些魚兒必須用跳躍的方式往前行,展現魚躍龍門的絕景。發現這樣生態的當地原住民同胞,便動用巧思,利用魚兒這樣的習性,在河川上方架設由竹條編織的網子,每當小魚在竹網前跳起,便有很大機率落入竹網竹簍。當時拍攝之前,陳耿彬也向那位漁夫請教此種魚類的名稱,對方只用日文答:「生番鯉せいばんこい」生番鯉魚,他們實際上也不太確定其專有的學名。雖是鯉躍龍門,卻不知龍門後等待著的卻是人類所架設的死亡陷阱,有感而發的陳耿彬便將這樣的景象納入鏡頭當中。 畫面中,竹製漁網是由兩端細繩索套在上方的枝幹上,水流將其一側沖起,導致繩索拉直緊繃,上方的枝桿與下方漁夫雙腳所踩的岸邊輪廓將畫面完美分割,呈現經典的三角形支撐構圖。 有趣的是,當時陳耿彬拍攝此作時,所採用的是慢速快門,在慢速快門一開一闔之間,已有數不清的水流從鏡頭前閃過,讓原本湍急的水流看起來像是宣洩的暴洪,跟蹲在一旁靜待良機的漁夫相應下,呈現更大的動靜對比,在溪邊衝出了不亞於海上捕魚緊張節奏。 鄧博仁-「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