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跨技藝》系列:〈溪畔夕照〉

「自種蔬菜鮮又香,洗罷回家飽兒郎。」——《陳耿彬先生攝影作品集》 此幅〈溪畔夕照〉拍攝於1958年的臺中近郊樹王村,烏日大肚溪的前段。 時間差不多下午四點鐘,陽光灑落在輕風吹拂所形成的小小波紋上面,波光粼粼。過去,農藥使用並不像現在這麼多這麼普及,剛摘取的新鮮蔬果只要放置河中浸泡稍作沖洗掉泥土,就已經差不多。畫面中的老婦人是來洗菜的,她身穿傳統客家服裝、頭戴大竹斗笠,手拎著剛從自家農地所採摘的蔬果,在礫石之間踏著穩定的步伐緩緩走向較深的水域,將手中蔬果完整浸泡洗淨,方便待會返回家中做晚飯。 鏡頭中,洗菜的老婦人身處逆光處,手上提著盛滿蔬果的竹籃、雙腳與褲子近乎剪影,大竹斗笠的陰影也遮去了頸部上方的細節,僅留下白色麻衫的紋路肌理與大竹斗笠透光處所顯示的編織手藝。然而,陳耿彬透過人與景與物角度關係的拿捏,人物姿勢定格瞬間的掌握,老婦人腳踩在石頭上一高一低,微微俯身以左手上的蔬果提籃重量做為平衡,褲管的剪影配上水波的紋路,透露出微風吹來的方向,頭上的大竹斗笠更是與河面波光一同面向日光發散之處。 在提供最少資訊的前提,卻能完整闡述整個故事的脈絡、精神,甚至還能在過程中帶有詩意,這是只有經歷過攝影記者與影像創作的陳耿彬才能達到的境界。 鄧博仁-「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