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報導攝影》系列:〈1936 年台中市三民路民權路口夏日積水〉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來自唐宋八大家的文人蘇軾所作的〈定風波〉,這樣的體悟即使經歷世紀更迭、跨越經緯,也都能看見有這樣的感悟存在。 臺灣由於位處的地理位置,常遭颱風侵襲,每當颱風降臨本島必伴隨著豪大雨,在這樣的天氣裡任何交通皆大受影響,對於必須在這樣天候出門的行人來說,是非常掃興且沮喪的。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的困境下,還是有人能用不一樣的觀點與心態來看待眼前一切的不便利,就如同陳耿彬所記錄的這幅作品。 豪大雨肆虐臺中,街上排水不及,水淹至成人腳跟的高度,畫面中央的兩位先生,因雨勢太大,不得不放棄原先騎車「渡」路的打算,改為下來邊打傘邊牽車,徒步涉水。與大多數人所預測的不同,兩位先生的臉上並非滿目愁容,而是溢著淡淡的微笑,舉手投足散發著一種超脫一切世俗煩惱的瀟灑自在。 構圖上觀察,這幅作品有很好的對稱,四顆腳踏車輪將中央的畫面區域分出了四等份,即使背景為狂風中凌亂的樹叢與暴雨掀起的漣漪,也能在這幅作品中找到一絲平靜。仔細觀察,雖然腳踏車平均對稱,兩位先生的姿勢與手上握傘的角度還是存在著差異,前者身板挺直,雨傘也是穩穩地垂直於地面,後者則是微駝著背,將雨傘傾斜靠在肩上。畫面若太過一致,反而會有種詭異的突兀感,而就是因為這些許的不同,才流露出「生活」的氛圍,也呼應著先前提及應變逆境時的泰然與彈性。 鄧博仁-「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