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報導攝影》系列:〈1935 年墩仔腳大地震斷橋〉

1935年陳耿彬剛進報社時,4月17日返家時,抬頭看月亮居然是血月,心裡覺得納悶。4月21日清晨6點2分16秒即發生「新竹臺中地震」,是臺灣的十大地震之一,也是臺灣近代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大地震。臺灣日日新報、朝日新聞特別發行兩張號外,將地震訊息即時公告周知,以地震照片圖集,連續幾天詳細報導這場災情空前慘重的地震災情。 地震發生在4月21日的清晨6點02分,受災區綿延五、六十公里,橫跨新竹、苗栗、臺中三個縣市,有感地震多達60餘次,甚至遠及澎湖等地都有感。 此一震央在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及新竹關刀山一帶,又名關刀山地震。或因臺中豐原郡內埔庄「墩仔腳」,位在現今臺中市后里區死傷最嚴重,也稱為「墩仔腳大地震」。不僅房屋毀壞不計其數,罹難人數高達1,002人。 據記載,新竹州跟臺中州總計造成3,276人死亡、12,053輕重傷,房屋受損五萬餘幢。山崩地裂之外,還引發了獅潭、屯子腳兩條斷層,而在臺中州造成的災情部分,則以豐原郡跟大甲郡等最慘重,總計就有1,907人死亡、7千多人輕重傷,其中的內埔、神岡、清水更是嚴重,全倒、半倒等受損房屋,不計其數。 當時的公私建築物多係採用木頭或土埆磚製成,不耐劇烈晃動導致災情嚴重。 同時,公共建設如道路、橋樑、鐵道、通訊等設施,無不毀損,今日著名景點的魚藤坪橋(今苗栗勝興至泰安站間)亦遭震毀,這場地震被稱為「新竹─臺中地震」,中央氣象局每當探討重大天災,都以不該遺忘的地震記憶稱之。 古碧玲-「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