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報導攝影》系列:〈戰時炊事及配饍工作〉

年輕女性參與炊事,並準備膳食,陳耿彬在室內拍攝的取景也展現出這些女性的優雅。1904年2月成立愛國婦人會臺中、臺南支部;1904年6月成立臺北支部,為臺灣最早的婦女團體。 1905年7月,三支部合併為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會址在臺北,其後,由總督後藤新平(1857年7月24日—1929年4月13日)之妻後藤和子擔任會長。 大東亞戰爭之中,臺灣女性無法置身事外。日本政府認為,已婚婦女在戰爭中具有守護後方家庭的地位。在戰爭動員與皇民化政策下,1942年,愛國婦人會及國防婦人會等團體於東京整併為「大日本婦人會」,為了整合運用婦女勞動力,同年成立臺灣本部。 1941年7月,成立「桔梗俱樂部」,參與成員以知識階層的未婚女性為主,在戰時體制下「男子往戰場,女子往生產」的要求下,該俱樂部的最高目標是努力從事勞動生產。女性的經歷受到了戰爭影響,影響了戰爭與歷史的發展。 在戰時,有些臺灣女性必須要參與各種組織,不僅出錢出力,發揮傳統賢內助的角色精神,還不時得以手工製品慰勞前線官兵;部分則進入了現代化的生產線,替代了男性勞動力。甚至進一步接受國家動員;還有些女性也樂於透過海外派遣看護助手的機會,走出臺灣,增廣見聞,獲得醫事訓練及實務經驗,可說是當時的新女性。 古碧玲-「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