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報導攝影》系列:〈臺中神社祭司進神殿做儀式〉

日治時期,統治階級為了加強臺灣人對日本的國家認同,除了推動所謂的皇民化運動與國語(日語)家庭外,更干涉民間的宗教信仰,原住民與漢人的信仰都受到強勢管制。1930年(昭和5年),臺灣總督府要求各州廳加強取締未經申請而建立的寺廟、齋堂。1934年(昭和9年),臺灣總督府正式確立一街庄建一個神社的方針,將神社定位於教化居民的地位,同時促使各家庭供奉神宮大麻(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頒布的神符,至今仍常見於日本各處。據聞1940年時,全臺灣已有68%的家戶曾領到神宮大麻,但臺灣人實際上很少在家祭祀神宮大麻),藉此強化臺灣人民對日本的國家認同感。由於臺灣總督府透過一街庄建一個神社的政策,試圖在臺灣建立一個神社的體系網絡。部分神社外有「鳥居」建築。 古碧玲-「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