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樟腦油》系列:〈斧頭伐樟〉

此為陳耿彬報導作品中的《樟腦油》系列。 臺灣重要的產業──樟腦,在四百年前荷蘭殖民時代就已被發掘其妙用,作為臺灣產業重要的存在。樟腦不管是用於藥用、香料、化學,還是做成國防炸藥使用,都會派上用場,更不用說1890年後,主原料依賴樟腦的美國合成塑膠技術(又名「賽璐珞」)發展成熟,應用層面更是無遠弗屆。雖然帶來的效益撼動當時整個世界,但樟腦的製作過程辛苦且繁重。首先,必須在山上找到一塊夠平坦的山地搭建山寮(亦稱腦寮),將樟樹砍倒後,將含腦量較高的根部刨成碎片,再將碎片放入上面扣著陶缸的木桶內,在正下方燒水蒸煮,通常情況每天加入兩次樟木碎片,連續熏蒸十天,蒸氣會逼出碎片中的樟腦在陶缸上產生結晶,最後將其刮下收集才算大功告成。這幅《樟腦油》系列:〈斧頭伐樟〉為砍倒樟樹、準備送往腦寮前的階段。視線引導從畫面左上角,握柄末端的刀頭本該藉著自然重力順勢加速落下,卻被凝結在抓住準備將斧頭 落下的瞬間。斧尖的影子被陽光映照在樹幹表面,意味著樹木被砍倒的命運提前顯示在其身上。透過事件的重複從而帶出時間的擠壓重疊,再搭配先前提及將畫面凝結在力道與速度爆發前的霎那,讓這副作品呈現出一種,與工人勤奮工作生活相呼應的生命調性。 鄧博仁-「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耿彬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