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現實‧極光‧邊緣》系列20-1986臺北

幾個朋友勾肩搭背、緊緊相依的濃烈情誼,復刻在1980年代的相片中。仔細端詳,畫面裡每個人渾然忘我地引吭高歌,陶醉在由一個密閉空間、音響設備等元素所構成的世界:這是1986年臺北最時興的消遣——唱歌。不論是KTV還是卡拉OK,消費者從高中、大專院校學生到退休的銀髮族,以及各行各業、不同階層人士,用來抒發情緒、聯絡感情或展現歌喉的最佳選擇。 卡拉OK(Karaoke)譯自日語カラオケ,原本是日本關西地區的休閒娛樂,它是透過預錄在錄影帶上沒有主唱人聲、但有旋律伴奏以及歌詞字幕的一種影片,讓人可以在邊播放已經錄有多支這類影片的伴唱帶,邊持麥克風看著螢幕上的歌詞同步唱歌。事實上,在卡拉OK風行的時代,許多家庭會購買伴唱帶在家唱歌,或者就如這張作品所呈現的,也可以選擇到外面的營業場所例如歌廳、舞廳、餐廳和KTV與朋友一起歡唱,其中以包廂式的KTV最受時下年輕人喜愛。許多包廂內有空調與音響設備、歌本與點唱機、舒適的沙發座椅和獨立的洗手間,唱歌之外還能飲食、小憩,不受干擾且隱密性高。 畫面中這個聚會地點,由一大片馬賽克式(mosaic)的鏡面所組成的牆壁,增添了新穎的現代感。葉清芳的閃光燈倏忽照亮在場的每個人(右起第二位是攝影家劉振祥[1963-]),記錄下每張專注而暈陶陶的面孔。一本不知多少人翻閱過的點歌簿裡,每一首歌都有人們真誠的寄情。 呂筱渝-「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葉清芳
  • 日期
    年代: 1986~198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