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互為肢體:接觸

《互為肢體》系列馮君藍藉由神格化或擬人化的「手」,傳達基督教的愛觀,透過單人或雙人之間的「手」一連串的互動,從接觸、溝通、爭執、理解、挑逗、相互成全彼此、依託,以至最終形成穩定的愛情關係。此系列首幅作品〈接觸〉的那兩隻手,一黑一白,手心向上為非洲裔的男性伊斯蘭教徒,手心朝下為亞洲裔的女性基督徒,兩人的中指相對輕輕碰觸,彷彿在互相探索與認識對方。他們互為異性、異族和異教徒的「異己」,但依循基督教的愛觀:真正的愛,正是按著神性的公平正義與良善,不分性別、種族和信仰,皆應秉持合乎真理的良善,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傾盡所有,去接納、認識、對待、成全「異己」。(註1) 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米開朗基羅描繪的〈創世記‧創造亞當〉中,上帝與亞當的食指接觸後,天賜人類生命,被賦予愛與被愛的趨力。而在〈約翰福音〉傳諭:「我賜給你們一條新誡命,就是要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了。」(註2)以示神誠願一切受造萬物,活在祂聖愛的秩序之內。 馮君藍的〈接觸〉傳達造物主將愛的本務,植入人類生命的基本要素之中。而人類生命的起源來自一男一女之間愛的結晶,當一夫一妻信守愛的誓約;所組成的核心家庭就此成為社會最基本的單位,也是維持社會穩定和健康發展的基礎。 (註1)部分內容參考馮君藍創作自述。 (註2)引自《聖經》〈約翰福音〉第13章第34至35節。 姜麗華 -「111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馮君藍
  • 日期
    年代: 201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