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舊鄉01:台北新莊

呈現有如水蜻蜓飛舞在水面,隨意點水形成的水紋波。一圈接一圈,有漸擴散的水波,有已消失只剩水的痕跡。其實這是晒稻穀的鏡頭。當稻穗低頭就是收割時候,收割後將稻穀分離出來。最後過程即是晒乾的工作。大部分農民會放在自家庭院晒,但也有直接放在馬路上晒乾。期間需要大熱天,陽光充足直晒,最怕突然變天大雷雨的天氣。晒穀子是很辛苦的事情,通常是由農家婦女擔任此工作。因怕太陽晒傷晒黑,全身上下包緊緊的,連頭臉也都保護的密不通風。圓圈一圈又一圈,好像圓舞曲。作品中的農家女飛舞著手上指揮棒,稻香圓舞曲的演奏一曲接著一曲。鄉村的稻香曲,充滿濃濃鄉土味,帶給我們心靈安然釋放的靜寂。稻禾圓舞曲也使我們奔放在原野路上無拘無束,結合成圈圈圓圓的稻香花朵。 周文—國美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109年度攝影類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這幅〈臺北新莊〉是農家曬稻穀的日常場景,簡榮泰營造的畫面有如水蜻蜓飛舞在水面上,隨意點水形成的水波紋,一圈接一圈無盡地向外擴散,像似漣漪的波紋逐漸消失,只剩餘水的痕跡。當稻穗低垂就是收割的時候,收割後將稻穀分離出來,最後過程即是曬乾的工作。大部分農民會鋪曬在自家庭院,或在馬路空地曬乾。曬穀期間需要豔陽、高溫的大熱天,因此曬穀子是件相當辛苦的差事。這項工作通常由農家婦女負責,為避免被強烈的陽光曬傷曬黑,即使酷熱難耐,也需將全身上下緊緊包裹、頭戴斗笠,連頭臉也得包得密不通風。〈臺北新莊〉的農家女手持曬穀耙,反覆且均勻地翻耙稻穀。強光從左側照射她的身體,映照在其右側的身影彷彿在訴說:「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文/姜麗華)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簡榮泰
  • 日期
    年代: 197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