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賽德克靜觀系列》:〈靜觀〉

在這幅攝影作品裡,我們看到婦人們彷彿正開心的聊著天,她們的身旁都各有一個幼兒。但是觀者無法忽視在窗框上的破洞,這樣的景象是在臺灣嗎?這樣殘敗頹圮的木屋裡正養育著臺灣的下一代。在這張作品裡面,我們沒有辦法辨識時空,然而,鏡頭前蹲著遮住雙臉的婦人,她頭上的髮夾卻告訴我們,這應該是在現代的臺灣,距今不遠的臺灣。一幅幅作品都是攝影家在提醒我們偏鄉的處境,以及臺灣嚴重的城鄉差異。如同約翰•柏格(John Berger,1926-2017)《影像的閱讀》一書中在討論保羅•史川德(Paul Strand,1890-1976)作品時的描述:「在他的鏡頭底下所拍攝之處,不一定是事件發生的所在地,而是與一連串故事相關的地方。因此,不必穿鑿附會。他將鏡頭裡的主角變成講故事的人。於是河流可以訴說它自己的故事。那塊有馬在上頭吃草的原野也敘述著它自己的身世。女人告訴我們她的婚姻生活。」我們也可以透過劉清儀的鏡頭感受到類似的一切。 蕭伊伶-「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清儀
  • 日期
    年代: 1994~199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