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賽德克靜觀系列》:〈靜觀〉

「賽德克靜觀」以靜觀、平和、平生及廬山幾個部落作為紀錄主軸,尤其以投入靜觀部落的時間最多。劉清儀靜靜地觀察皆自得,沒有刻意的視角,沒有曖昧不明的攝影語法,更沒有外來過客般地霸氣,他長年積累與住民、山地的互動經驗,建立了信賴感,捕捉一張張率真的照片,這些稀有的影像載體,更構架了賽德克人能夠靜心地自我觀照的平台。 從這幅光影對比強烈的作品中以及建築,從人們的姿態,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一條上坡路。畫面中三個人踩著拖鞋正奮力走上山坡並且同心協力扛著兩箱啤酒,彷彿迴避著攝影家的鏡頭,三個大人的組合裡,還有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坐在啤酒箱裡。大人們除了必須施力抬起啤酒箱,畫面中央的人物並用另外一隻手緊抓著小孩的手臂,擔心小孩的掉落,也因此觀者的視線延伸,發現旁邊建築的陰影處有一個穿著工作靴的男子正在休憩。鏡頭除了是攝影家的視覺與對外界認知的延伸,約翰•柏格(John Berger,1926-2017)在《影像的閱讀》一書中曾經說道:「攝影家在拍照之前。就得決定所要拍攝的主題。他並不預期偶然的發生。反而是慢條斯理的工作。有時難得拍出一張相片。」,約翰•柏格並且提及「這種攝影的處理方法是新寫實主義的。攝影的技巧是刻意的、正面的、正式地,將每一個表層皆徹底的掃描過。」那些看起來異常艱澀難懂的影像,「並非過度負荷或曖昧難解,而是在每一平方英吋裡都塞滿在數量上超乎尋常的內容。」就如同午後農暇時分,攝影家記錄下聚落中有趣的這一幕。 蕭伊伶-「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清儀
  • 日期
    年代: 2000~201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