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賽德克靜觀系列》:〈靜觀〉

影像中,我們可以看見在老舊的木房上有著四個調皮的孩童。最接近鏡頭的男孩感覺較為年長。他身後四五歲應該就讀幼稚園的小朋友。在有著斑駁歲月痕跡的木製建築上。「刺點」(punctum)是男孩手叉腰的自信神情。左手叉腰,右手卻緊張地抓著衣角。從這張作品,可以發現這種。架高的屋子具有特殊的功能性。往往在屋子底下飼養家禽家畜。也暗示了這個聚落的匱乏。 按照功能,賽德克族傳統建築形式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家屋、家屋附屬建築、公共建築(望樓)。族群經分裂遷徙後,傳統住屋轉化為兩種形式,南投為半穴式的木造住屋,經過遷徙之後東部宜蘭、花蓮所發展的便利型住多為竹屋。賽德克族傳統住屋的原始形式被稱為半穴式家屋,在家屋基地上再往下挖掘,於開挖的坑洞上再立上柱子,於是有一半的建築形體位於地面之下。 蕭伊伶-「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清儀
  • 日期
    年代: 2002~200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