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吳紹同120底片69

草山為現今陽明山的舊稱,《臺灣府志》載:「草山,以多茅草故名。」在未開發為風景區前,可以想像山區是一片白茫茫的菅芒。日本人據臺時期,大肆開發各地溫泉,日本時代臺北州(原為臺北廳、宜蘭廳;約當現今雙北與宜蘭縣之範圍)的公共溫泉浴場之設立,依時間先後為金山(1912年)、北投(1913年)、草山(1913年)、烏來(1921年)、礁溪(1924年),草山的溫泉公共浴場竣工於1913年 8月,稍晚於同年6月落成啟用的北投公共浴場,因為溫泉與優美的景致,草山、北投被稱為「臺灣的箱根」,在1927年「臺灣八景」票選中名列「十二勝」。1926年,大正天皇逝世,裕仁即位為昭和天皇,於1928年舉行登基大典,各地辦理「御大典紀念事業」,臺北州提出草山紀念公園計畫,興建新的草山公共溫泉浴場「眾樂園」,眾樂園耗資15萬餘元興建,占地3千多坪,建物近600坪,於1929年10月25日動工,1930年10月31日竣工。從紗帽山的山腰上遠眺的中央道,環擁的是臺北州立公共澡堂眾樂園,左邊可看到冒著白色的硫黃氣孔與泉源道相隔,被森林所包圍的是貴賓館,其正前方則是療養院、旅館及別墅等。戰後,眾樂園一度為美軍顧問團宿舍、陽明山管理局,現為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本張照片呈現身著素色旗袍的清麗女子,在眾樂園的茶座開幕時,於會臺上獻唱的畫面,吳紹同選擇以直幅畫面聚焦在歌手與後方伴奏的小提琴手雙雙立於臺上的搭配,一盞頂燈打在女歌手臉上使其溫潤的臉龐,連同梳整出波浪形狀的髮絲更富光澤,攝影師並未選擇高度戲劇與表演性的一刻,而是從右方避開擋住歌手身形的直立式麥克風,側寫歌手與演奏者神情專注而面容寧靜祥和投入表演,手執小絹呈顯出優雅與慎重於演出的一刻。舞臺上方的布條上繡有「清泉烹雀舌」字樣,該句話出自中國傳統茶聯「清泉烹調雀舌,活水煮龍團」的首句,意味著用清泉水來烹調雀舌茶,用活水來煮龍團茶,茶須遇到好水,而雀舌則屬於綠茶之一種,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茶,因形狀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氣極獨特濃郁。 陳亭聿-「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吳紹同
  • 日期
    年代: 1950~195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