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北埔鄉的南坑村,位在上坪溪上游,是個山多田少的村落,由於水源豐沛,因此全村墾闢了非常多梯田,但自民國六十年代起,農業、礦業、林業都走向衰微,人口外移,多數田地休耕,葉裁記錄了一群在地農人,在民國八十年代末,最後一次的春耕,正在吃點心的休息時刻。 左邊的馬路是大坪路往冷泉方向,地點是南坑村九鄰黃屋下面的梯田,黃屋上方的山林過去有伐樟樹焗腦,留下地名「五份八」,是指有58個腦灶的地方。在墾拓過程中,伐木之後就是墾闢水田,這塊春耕中的田,前身或許也是樟木林。 春寒時節所有人都穿著長褲長袖,在地諺語:正月冷死牛,二月冷死馬,三月冷死耕田儕;耕田儕就是指耕田人。插秧跟割稻是非常耗費體力的工作,所以正餐以外、上下午都必須吃點心,尤其寒春,熱騰騰的鹹食能給勞動的身體帶來能量以順利完成進度。 葉裁為了保護自己和器材,穿著雨鞋,站到稍高的位置記錄這個片刻。這次春耕後,南坑就再也沒有水稻田了。 古少騏—國美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109年度攝影類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