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牛竹鞍〉

這幅作品是一名老工匠製作竹製牛鞍的景象,在鐵皮與水泥搭建的工寮裡,老工匠蹲坐著,左手與身體將牛鞍夾著固定住,以便右手仔細地修磨,髮絲灰白顯露出他的年紀,專注的神情與熟練的姿態,說明了工藝技巧與知識的長年累積,然而畫面中卻不見接棒的年輕學徒,不禁讓人喟嘆在快速的社會變動下,傳統農家工藝技術恐怕很快就將後繼無人。 劉安明以接近地面的低角度,特寫等待製作成牛鞍的彎曲竹竿,指出牛鞍製作上材質選擇的重要性。「牛鞍」又稱為「牛擔」、「牛挑」、「牛軛」或「犁擔仔」,是橫掛於牛肩上,以便讓牛拉車、犁或耙田的傳統農具。牛鞍的材質多以竹或木頭製成,若是木材,常見的木材有九芎木、松木等,需挑選天然的「Y」字型枝幹,保留「V」的部分,集成牛鞍。竹製的牛鞍以刺竹為主,必需從幼竹生長期就開始以模具調整塑造成彎曲呈「弓」字型,從幼筍約長出一尺半左右開始,經過八個月至兩年的期間不斷地用繩子或是大石頭壓制與拗曲,採割後用火燻,之後再用繩子綁緊固定,才能製作出一支符合牛肩弧形的竹牛鞍,兩端必須削成鉤狀,以防止絞繩脫落。 魏竹君-「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安明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