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放學途中〉

1945年二戰結束後,臺灣歷經六年和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性的教育變革之後,自2014年開始臺灣現今(2023年)的國民義務教育是十二年,保障了六歲到十八歲孩童和青少年的受教權,提升國民的基本知能和公民素養。如今臺灣不僅在教育的形式有體制內外的許多選擇,大專院學的入學方式也趨向適性與多樣化。雖然如此,普遍認為臺灣仍是一個過分注重升學主義的社會,埋首書本與考試是許多人的求學過程的回憶。在1968年以前,因為尚未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臺灣的小學生必須要經過考試,才能進入初中就讀,因此當時的小學生就必須面對升學的抉擇與壓力。 這幅作品拍攝於1962年,地點為屏東公園。九名約莫八、九歲的小學生放學後,一起在公園裡的階梯上寫功課,用功的姿態各異,有的開腿蹲著、有的跪坐、有的俯趴著,有的脫了制服上衣,有的脫了鞋子,但每個孩子都專注認真的學習。劉安明在拍攝這件作品時,除反映現實生活之外,多少帶些社會批判的意味,相較於他鏡頭下在田間、河邊與街道上嬉戲的孩子,這群在公園做功課的孩子突顯了臺灣新舊世代學生共同面臨的升學壓力。 魏竹君-「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安明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