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順筊(有拜有保庇)〉

「擲筊」是臺灣民間信仰中,最為普遍的求神問卜儀式。所使用的工具是兩塊約手掌大小的半月形漆成紅色的木片,成為「筊杯」,兩片木片一面平坦,另一面則是圓弧凸面。問卦之人在「擲筊」時,先將筊杯握於合併的手心內,合住一對筊杯,並向神明說出自己的身份,包括姓名、歲數、地址等,再說出請神明指示的問題,必須是答案有是非兩個答案的問題。最後,將筊杯擲向地面,如果出現一平一凸(一陽一陰),表示神明允許,稱為「聖筊」、「允筊」或「順筊」,必須連續三次「聖筊」才能算數;如果是兩面平(兩楊),稱為「笑筊」表示神明笑而不答,可以重新說明自己的祈求,再次向神明請示,重新擲筊;若是兩個凸面,則表示神明的指示是否定的,不宜行事,稱為「蓋筊」、「陰筊」或「怒筊」。 這件作品的取景與構圖都十分特殊,鏡頭往地上俯視,左邊三分之一主要是從廟宇室內延伸到門外的磨石子地,地面光亮如鏡,反映出些許無法辨識的建築結構,而佔據右半部是一片有門神彩繪的門板,在門板上再以暗房雙重曝光的效果,在畫面最右邊疊合出一個「順筊」,在筊杯的左邊是畫面中的最亮點,將觀者的目光吸引到這個角落,與畫面右邊磨石子地上的次亮處相呼應,構成明暗相間的光影節奏,同時也使得畫面的空間關係變得曖昧不明,使得畫面顯露一種神秘的氛圍。 魏竹君-「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安明
  • 日期
    年代: 1980~198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