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九棚沙丘〉

簡單的直幅構圖,影像的下半部是沙丘,沙丘上可見因風而形成的條紋、凹陷與隆起處,影像的上半處則是天空和雲朵,從位於天空與沙丘交接處的雲朵可知沙丘陡坡的地勢。立於沙丘上的是一株枯木,它曲折但挺立的姿態,添加整體畫面的滄桑與孤絕氛圍。 九棚沙丘位於恆春半島東端出風鼻至南仁鼻間的海灣,九棚溪出海口處,由河流提供沙源,沙丘沿著東北季風的方向發展。沙丘北窄南寬,偏西北走向的海岸線與盛行東北風直交,時常飛沙劇烈,沙丘移動明顯,沙丘呈一列列順風向平行的條狀縱沙丘,迎風面較為圓厚,背風面則沙體較減,狀似鯨背,因而稱為鯨背丘。 劉安明於1950年代後期開始積極以攝影紀錄臺灣的鄉土風貌,作品以人文寫實的風格著稱,農家、漁家、傳統慶典、傳統產業、勞動、休閒生活、孩童等都是他長年拍攝關注的主題,對於臺灣人的生活日常民文化的興趣是他攝影的驅力。因此,如〈九棚沙丘〉這類純粹拍攝風景,並且寄情於景的照片,在劉安明的作品中算是少數,並且通常出現在晚期的作品中,這幅即拍攝於1990年代後期,與其早期的作品有所區別。 魏竹君-「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安明
  • 日期
    年代: 1960~199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