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舟塢〉

船塢是在岸邊作為製造、檢修、停靠船隻的建築。這幅作品的直幅構圖中,一條讓載運船隻的台車滑行的軌道,沿著軌道還捯看見拉船上岸的繩索,從近景岸邊延伸至中景的陸地與水域連接處,就在這連接觸停放著一艘漁船,五名戴著斗笠工人正在船隻的兩側清潔,用長柄刷清洗漁船的底部,他們身邊放個數個水桶。 這樣的構圖,使得觀者視線可以沿著軌道被帶到漁船,也就是拍攝的主題上。而高聳的船頭正面,與站在地面上刷洗船身的人高度的對比,更顯得船隻巨大。 漁業是劉安明拍攝的主要提之一,自1950年代後期開始,她便積極以影像紀錄臺灣的鄉土風貌,這個時期正是臺灣自二戰後,經濟逐漸復甦,社會結構開始轉型的階段,傳統產業受到衝擊,劉安明以影像紀錄農村和漁村的各種生活、勞動、休憩與節慶的樣貌十分具歷史與文化記憶累積的價值。值得注意的是,劉安明把鏡頭對準漁獲滿載等高潮時刻之外的勞動的日常,例如修補漁網、休息聊天、整理船務等待出發等等較不為人關注的時刻。 魏竹君-「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安明
  • 日期
    年代: 1966~196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