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東港溪〉

這件作品拍攝的是東港溪的清晨時分,漁民將一整晚辛苦網到的漁獲,以牛車運送至早市銷售。畫面中有許多今日已不復見的農漁家生活景象。例如,圖中的竹筏稱作「罾仔」,以二十幾根大竹枝編成,竹筏上有拱形小屋,可以讓漁民在夜晚捕魚時有地方遮風避雨。其船首以四根長竹竿架設四手吊網,四手吊網有寬達三丈餘,竿頭懸吊電燈吸引魚群,捕漁者在筏上拉動網繩收放捕魚。清晨牛車會從岸邊下水到河中的竹筏邊,接下從竹筏上卸下的漁獲。牛車成為水路兩棲的交通利器,牛不怕水,牛車的底板高,水行無礙,竹筏因此不必找碼頭靠岸。 1957年,劉安明從商業攝影進入鄉土人文寫實攝影的路途。1960和1970年代,正值臺灣社會與經濟產業的轉變期,現代化與工業化帶來傳統農村生活的快速變化,劉安明的攝影為臺灣留下珍貴的時代生活景象。尤其對於傳統產業各個面向的細膩描繪,在技術、環境與社會各種條件迅速變化的臺灣社會,這些展現常民生活的切面的影像,正是他與其他同時代寫實風格攝影家的作品,對於臺灣生活與文化記憶的累積十分重要的原因。 魏竹君-「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安明
  • 日期
    年代: 1959~195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