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漁寮〉

這張照片是捕捉的是1960年代尋常魚寮環境的一隅,而非一個特定的漁家工作或生活的情境,也不是人物樣貌的描繪,呈現的是當時臺灣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生計仰賴自然資源的同時,為了擴大產能在地景上所做的一些改變。這種以農林漁牧為主要產業的傳統社會,與當今高度現代化與都會化的臺灣社會的景貌十分不同,也反映出人與土地之間關係的轉變。 劉安明以俯角拍攝,給予觀者一個由上往下的廣闊視角。直幅構圖的最下方是佔了畫面約一半的人工的水塘,以竹籬笆隔成了左右兩個水域,以做不同使用功能。左邊的水塘上有一個以竹竿搭建的簡易橋樑與陸地連結,橋上放有一個大型的圓形竹編托盤。砂土質的陸地上有著簡易用竹子、紗網、塑膠浪板等搭建的建築結構,也可見散置的竹簍、木桶、撈網、斗笠等用具。在遠景出是海,有一名漁民乘著竹筏。一名戴著斗笠和包著頭巾的婦人正走過畫面中央,與四周景物相較,人物顯得微小,經濟產業應地制宜的生產方式。劉安明的攝影為臺灣留下珍貴的時代生活景象。 魏竹君-「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安明
  • 日期
    年代: 1960~196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