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造舟〉

這幅作品拍攝於1966年屏東東港,東港主要的經濟產業是漁業,漁船是發展當地居民最基本的生財器具,也因此造就了東港以造船工藝聞名的聲譽。臺灣傳統的船隻通常以竹筏和木材為主要材料,所造之船適合在近海與沿海間捕魚。〈造舟〉即是呈現傳統的木造船工法,影像中右下角的造船師傅正仔細地將刨好的木塊,用大力夾固定組裝成船的龍骨,過程可馬虎不得,因為龍骨關係到船身是否堅固安全,它將乘載的是討海人的身家性命,所以必須能通過海洋上大浪起伏的艱難考驗。 1960年代正是臺灣逐漸開始發展遠洋漁業的時期,捕撈器具與技術愈趨複雜,船隻也愈造愈大,但於1990年代,政府宣布禁伐天然林,於是木船逐漸被玻璃纖維船取代。另外,近年政府為控制船隻總數,而限制發放船牌,建造新船的數量銳減,以上兩個原因使得東港的造船業陸續轉變為船隻的維修。 但因為三年一次盛大的「迎王平安祭典」,最受矚目的便是王船的建造、遶境與焚燒儀式,因此東港的造船工藝仍名聞遐邇,因此有「王船的故鄉」之美名。 魏竹君-「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安明
  • 日期
    年代: 1960~199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