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河床上的西瓜田(西瓜豐收時)〉

剛收成的西瓜一顆顆排列整齊,在剛收成的田地裡,等候彎著腰準備布袋、繫網與竹扁擔等物品的瓜農做運送前的整理裝簍。一排排的西瓜在長幅照片的兩個長邊與下方短邊蔓延出去,數量龐大應該是豐收的一季。中景一名農家孩子牽著正在吃草牛,像是發現攝影家一般望向鏡頭,而遠景則是一群聚集聊天或是準備一起踏上歸途的農人,有的可見牽著「鐵馬」,畫面中不見卡車等載運車輛的蹤影,也許待瓜農將西瓜裝簍後,正在悠閒吃草牛,就有運載的苦工等著牠了。 土壤砂石滿佈,土壤顯得並不肥沃,在夕陽餘暉的照映反射下,似乎還可見飛揚的沙土,使得畫面看起來灰濛濛的,不禁讚嘆起天無絕人之路,貧瘠的土地還可以豐收西瓜,也對比出戰後臺灣農家生活的艱辛與收穫的快樂。 此幅作品攝於1962年,拍攝地點是屏東里港的河床上的西瓜田,是由荖濃溪和隘寮溪所形成的沖積扇平原。這裡本來是劃給大陳義胞的開墾地,雖然政府不僅區劃河川新生地給他們,並提供農具以及基本的補給,但因為屬於砂質土壤,並不適合種植稻米,加上大陳人原本多為靠海為生的漁民,不諳務農技術,便紛紛移居高雄或東港,做工或跑船,把分配到的土地放租給鄰近的客家村莊來種植適合砂地生長的西瓜。 魏竹君-「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劉安明
  • 日期
    年代: 1962~196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