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管厝〉

此張照片拍攝於南臺灣,數根彎曲的竹子作為房子立面主幹,敷於牆面的泥土與石灰因剝落而露出底下的編竹夾泥牆。牆面左右分別鑲嵌木製門窗與大門。牆前佇立幾根樹枝,地面散落繩索、鏟箕。1950至1960年代臺灣農村經歷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雖加強農民務農意願,但同時國家政策往工商外貿為主體的經濟發展策略,使農村人口持續大量移入都市,農業日趨沒落。隨著人口外移、務勞人口銳減與農田的廢耕,過去農民就地取材,和用換工合力搭建的「竹管厝」建築,也逐漸凋零殆盡。 〈竹管厝〉一作中,何慧光選擇以無前景的方式構圖,以及水平垂直置中的技巧凸顯歪曲的建築材料,透過無一筆直的線條,隱喻歲月沖刷的痕跡。竹管厝的材料:竹子、稻草與泥土,在農村裡易取得也亦損壞,因此屋子維護保存不易。然而,一間人無煙、破損的房舍,不單是記錄下臺灣農業時代重要的生活空間樣貌,也透露出農村人口逐漸凋零,令人擔憂的現象。 林姵菁-「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何慧光
  • 日期
    年代: 1950~196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