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鄉間小店〉

何慧光於1944年就讀高雄工業學校,師承日本建築師澤田其子雄,對建築建材、美學與造型有所鑽研的他,也在1952至1966年間的許多攝影作品中,以鏡頭記錄各種不同的傳統建築形制,如竹管厝、土埆厝、漁村石屋等。其中亦有一種以茅草搭蓋屋頂,稱為茅草屋,或是臺語裡所稱「草厝」。搭蓋茅草屋需要白茅,白茅細密、耐儲的特性不同於稻稈、蔗稈與芒草,搭建的茅草屋才能長久使用、阻擋雨水。白茅成束曬乾後層層鋪蓋於屋頂之上,再取竹子壓住茅草,並以削成薄片的藤條繫綁與固定,屋頂茅草每數年即需更換一次。 本作中,何慧光拍攝的草厝是為鄉間的一個小賣店,為詳細記錄屋厝的建材細節,他採用必須手動為快門上簧的Rolleicord III攝影機,並以約三分之一的畫面來呈現草厝的屋頂,清楚明暸地以影像保留下其後日益罕見的傳統建築工法。於此同時,何慧光也捕捉平日作為地方生活與娛樂資訊補給站、熱絡的雜貨店,午後無人登門,店長脫下木屐,高高翹著二郎腿,悠哉坐在椅寮上休息或打盹的時光。 陳亭聿-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08年度典藏品詮釋資料撰研工作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何慧光
  • 日期
    年代: 1950~196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