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再訪農村系列17

1896年日本領臺初期在淡水雙峻頭水源地建立第一個自來水系統後,陸續於全臺各地興建自來水設施,百年來,提供國民安全的飲用水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也是政府重要的基礎建設。到2022年6月,臺灣的自來水供水率已達到94.38%,對於國人的健康有莫大的助益。不過,境內擁有鯉魚潭、明德、永和山、大埔、劍潭等共5座水庫的苗栗縣,全縣的自來水普及率卻只有86.09%,遠低於全國平均94.38%,排名倒數第4(2022)。 由於苗栗多山,部份社區、部落地處偏遠,不利自來水延管工程施工,因而出現在某些鄰近水庫的庒頭,村民看得到水庫水卻無自來水可用的現象。即便是靠近人口稠密的苗栗市區的後龍溪,因為擁有豐沛的地下水,不少住戶為了節省自來水費和隨自來水費徵收的垃圾處理費,集資在社區內鑿井抽取地下水飲用或是洗衣或是灌溉住家旁的小菜園。 攝影家邱德雲的這件作品,一座水井被石板封住,而改用手壓幫浦。很顯然的,自來水管線已拉進社區的住家,水井已不再是社區住戶主要的取水來源。不過,仍有一些從小使用地下水到老的老人家,仍改變不了到井邊取水的用水習慣。只是,往昔左鄰右舍的婆婆媽媽們在井邊洗衣聊八卦的熱鬧景象不復再見。傳統水井、手壓幫浦已從現代生活日漸淡出,這些老古董因有人還在使用而得以活化,得以見證先民曾經的生活方式。 張良一 —「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邱德雲
  • 日期
    年代: 2000~201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