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再訪農村系列14

根據臺糖官網資料顯示,臺灣最早種植甘蔗始於明朝萬曆崇禎年間 ,1624年荷蘭據臺後,積極鼓勵臺人種植甘蔗,到了1880年,臺灣糖創下出口最高紀錄,成為臺灣重要的外銷產品。而在日本治臺期間,由於種甘蔗不需耗費太多水資源、只需低度田間管理,甘蔗是當時相當普遍的作物,全臺各地遍植甘蔗、廣設新式糖廠,1939年,年產141萬餘噸,達到臺灣製糖最輝煌的時代。「第一憨種甘蔗予會社磅」正反應了當時種甘蔗的盛況以及蔗農的無奈。1970年代以後,受到國際糖價低迷以及國內製糖生產成本過高等因素的衝擊,臺灣製糖產業才漸漸沒落。 甘蔗是農村相當普遍的作物,紅甘蔗則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品種,多用來食用。在6、70年代,廟口前、榕樹下乘涼啃甘蔗,是非常尋常的常民生活風景。甘蔗削皮後壓榨成汁,炎炎夏日來一杯冰冰涼涼的現壓甘蔗汁,生津止渴補充體力,也是彼時非常受到大眾歡迎的國民飲料!據了解,民國70年代是賣甘蔗生意最好的年代,那時還沒出現手搖飲、也還沒有便利商店,賣現壓甘蔗汁的攤車一出現,顧客就上門!一位賣了41年甘蔗汁的攤商說,「那時候生意好到銀行要派人來收銅板!」。 此外,煙燻甘蔗雞 、酥炸甘蔗蝦、清燉甘蔗羊肉湯也是市場上常見的甘蔗料理,相當受到市民的喜愛!甘蔗作為食材之外,臺灣人結婚時,會在禮車上綁上兩根有蔗頭、有蔗葉的甘蔗,象徵新人有頭有尾、甜甜蜜蜜的討吉祥之意。白甘蔗用來製糖,製糖過程中的副產品—糖蜜也可以用來釀酒或製作酒精。甚至,甘蔗渣經過一段時間的腐熟後,拌入土中,也 是很好的有機肥料。甘蔗,不論吃的、喝的、用的都可以派上用場,一身都是寶,可以說是日常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1980年代開始,便利商店一家一家的出現,賣手搖飲的飲料店也越來越多,加上農民種植甘蔗的意願不高,年輕人也不愛這一味,賣現壓甘蔗汁的攤子越來越少,曾經風行一時的國民飲料盛況不再,慢慢的從臺灣社會消失。 張良一 —「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邱德雲
  • 日期
    年代: 2000~201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