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吹日炙系列16:割耙

在尚未機械化之前,稻田插秧前的打田整地工作分成四個階段,要仰賴犁、割耙、鐵耙和碌碡等四種不同的工具。犁田之後,河水圳水漫進來了,在鬆過的土壤間竄流著,泥塊之間還有上一季留下的禾頭與雜草,這時便要靠割耙來斬草除根。 四方形的木製割耙,橫向兩個踏板,前方下端固各自定有一排呈刀狀的鐵製割耙齒,刄口朝下。前踏還有一根橫木繫上牽引牛隻的繩子,當耕田人雙腳跨在前後的踏板上,使喚著牛隻前進,腳下踏板跟著移動,下方的割耙齒在農人身體的重壓,深入土塊,底下的禾頭與雜草隨之被切碎化身為肥料豐富地力。 儘管割耙的時代已過去,但經由邱德雲的鏡頭,陽光照耀的刹那,挺立在礱糠壁下一塊整齊橫木邊的割耙,展現了銳利的齒狀刀鋒,一點也不像久未下田,反而散發一股蓄勢待發的氣勢。 陳淑華—國美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109年度攝影類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邱德雲
  • 日期
    年代: 1990~200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